“建”研学之路 “构”游戏之策

发表时间:2024-06-14阅读次数:63   

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赋予积木千变万化的可能;

教师不断的思考,

给予建构区熠熠闪烁的生机。

”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学习的“导师”,

当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建构时,

建构区就被绘制上无限可能。

为提升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观察、指导能力,促进幼儿建构水平持续发展,近期,红桥幼儿园开展了“‘建’研学之路 ‘构’游戏之策”为主题的建构游戏现场观摩教研活动。

一、聚焦问题细观摩

“走进小学”主题活动下,大三班幼儿借助建构区游戏对“我心中的小学”进行了无限畅享和两次搭建活动。

第一次搭建以教学楼和围墙为重点,在搭建中孩子们使用架空、垒高、封顶等技巧完成了搭建,但搭建内容和材料不够丰富、合作共建未有体现。基于此,孩子们进行了第二次搭建。

他们边搭建边讨论,边探索边调整,成功搭建了教学楼、旗台、跑道等。活动中,观摩老师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二、同研共进思策略

   基于“我心中的小学”观摩活动,老师们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

(1)在本次游戏中教师提供了哪些材料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哪些策略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邝舒老师:在“我心中的小学”建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类积木、pvc管道、跑道等材料以供幼儿选择,运用了材料投放多元化支架策略。

黄昕老师:整个建构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搭建活动并在幼儿产生讨论、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运用语言引导策略适时介入,引导孩子更深入的探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周梦云老师:在建构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搭建进程和主题内容及时更换与调整材料,正是运用了材料定期更新与调整策略

冯俊:在总结环节,教师及时对活动进行评价,并让幼儿分享搭建中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解决办法并提出建议,以此提升幼儿经验。这运用的是有效评价与及时反馈策略。

三、齐思共议明思路

   本次观摩式教研让教师们对于建构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了新的思考:

张月:建构区可以创设游戏百宝箱或者材料漂流柜,投放幼儿收集的或者现阶段所需的各类材料,并根据搭建主题和进程的调整及时更新。

邓焱:建构区游戏的开展除了教师的观察指导外,多元化的材料的运用也是幼儿搭建水平提升和经验积累的关键。

王梅:建构区游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小班开始奠定搭建基础并长期在建构区游戏中促进幼儿搭建能力和游戏水平的提升。

王怡:角色类材料、情景类材料、主题类材料是主题建构游戏不可或缺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前提前思考、准备相关材料。

邝舒:在大班建构游戏中,可以运用测量工具(尺子、绳子、拼接玩具...),帮助幼儿解决搭建过程中关于“距离”的相关问题,让幼儿在建构过程中掌握以物测量、以尺测量等不同测量方法的同时加深幼儿对于“数”和“量”的认识。

冯俊:问题图谱可运用起来,既能直观的记录幼儿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记录对于搭建主题幼儿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幼儿厘清思路,提升搭建经验。

活动最后,执行园长邓桃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指导与点评。邓园长认为教师要及时将

教研中所学,转化运用到班级建构区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中,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促进幼儿自身技能技巧的提升;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学会输入与输出——输入他人的经验,学会经验共享促进共同提升;输出后续方向与行动,构成“实践-反思-优化”的成长闭环,提升专业能力。

四、实践运用话成长

   通过现场观摩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研有所获也思有所行,纷纷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本班建构区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并形成游戏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用一句句生动的话语、一张张鲜明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记录着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的成长。

我们都是观察者,

参与在孩子的游戏里;

我们都是探索者,

行走在孩子的世界里;

我们都是支持者,

伫立在孩子的成长里。

   在本次建构游戏系列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从观摩学习到实践操作,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互动中拓宽了建构游戏的视野,为后续建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