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换,欢喜轮回
从一粒粒麦粒
到麦苗青翠
在风和日暖的日子里
麦子蓬勃生长
中二班上学期种下的麦粒,经过一个冬天,终于长成了绿油油的麦苗。
冉冉:春天来了,小麦长得真快啊。
茜茜:就是,绿油油的一片,好漂亮呀!
小溪老师,我可以和麦苗合影吗?
可乐:我也要,我也想在麦地里拍美美的照片。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要去看看麦苗,密切关注着麦苗的成长,乐此不疲。可是,这天,在孩子们再一次看麦苗的时候,发现......
豆豆:老师,不好了,我们的麦子被吃掉了!
洋洋:麦穗有的都空了
小书:是谁在偷吃我们的麦粒呀?
灿灿:我们必须找出是谁偷吃了我们的麦粒
孩子们一有空就蹲守在麦地里,试图找出偷吃麦粒的“凶手”。
朵朵:老师老师,我发现了,有小鸟在我们的麦地里。
点点:肯定是小鸟偷吃了我们的麦粒,这可怎么办呢?
麦子保卫战
问题一:麦粒被小鸟偷吃了
看着被偷吃掉的麦粒越来越多,孩子们着急坏了,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小鸟偷吃呢?
洋洋:我们可以用棍子赶走小鸟。
十一:大声呼喊,小鸟肯定会被吓跑的。
小盼:我奶奶的菜地里有飘动的旗子,小鸟害怕飘动的东西就不敢来偷吃麦穗了。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孩子们商量出以下对策:
用喇叭大声喊吓走小鸟
用棍子赶走小鸟
红旗飘动小鸟就害怕了
飘动的丝带吓走小鸟
根据讨论结果,孩子们尝试用喇叭大声催赶小鸟,可当小朋友回到教室,小鸟便又会飞来继续偷吃。
经过资料查询、求助家长与保安叔叔,在确定飘动的红旗既能赶走小鸟,又不会对小鸟造成伤害后,孩子们积极寻找材料,在麦田里竖起了高高飘扬的红旗,麦粒终于保住了。
教师思考:在孩子们发现麦粒被小鸟吃掉时,教师通过真实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寻找到既不伤害小鸟又能保护麦粒的好办法。
晓晴:“老师老师,麦子成熟了吗?”
米汐:有的麦穗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柠檬:谁来帮帮我们呀!
问题二:麦子成熟了吗?
孩子们每天关注麦子的成长,却又因为生活经验的缺失难以辨别麦子是否成熟。最后,孩子们找到了保洁婆婆和保安叔叔,在其指导下学会了辨别麦子成熟的方法:1、看麦穗的颜色
2、 捏一捏麦粒的软硬程度
学会辨别后,孩子们每天密切关注麦子的成熟情况,也学着保安叔叔看一看麦穗的颜色,捏一捏麦粒,满心期待着麦子的丰收。
风吹麦浪香
立夏时节
天朗风清
麦田里金黄闪烁
五一假期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经过时间的沉淀与阳光的照耀,麦子成熟啦!
在保洁婆婆帮助下,孩子们确认麦子已经完全成熟后,开始收割麦子啦!
教师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对农作物的认识与是否成熟的辨别经验欠缺。为了让孩子们深入参与到麦子从麦粒到成熟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未成熟与成熟麦子的区别,老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寻求家长或周边有经验长辈的技术支持,并亲身实践,通过捏一捏、摸一摸、看一看发现麦子的不同,确认麦子已经成熟可以进行收割,培养了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好奇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麦子收割记
麦子成熟了,那要怎样收割呢?这对于毫无收割的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大难题。
小葵:肯定是用刀把麦秆割下来。
小米:要使劲打,把麦粒打下来。
豆豆:应该还要把麦穗晒干。
为了让毫无经验的孩子们真正参与到麦子的收割中,中二班教师通过观看收割视频,了解收割工具和晾晒、麦穗脱粒等方法,丰富其前期经验,孩子们也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收割想法。
桐桐:要从麦秆根部开始割
檬儿:用镰刀把麦穗割下来
哈哈:把所有的麦穗晒干
皓皓:用工具让麦粒脱落
前期准备
收割麦子都需要什么工具呢?孩子们在校园仔细观察,寻找可以使用的工具。
经过寻找,孩子们找到:割麦子的镰刀、防止麦粒到处乱跑的垫子、可以打麦子的木棍等工具,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信心满满,出发收麦子喽!
在保洁婆婆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戴上小斗笠、拿上小镰刀、你递我拿、分工合作,迎着初夏的阳光,忙得不亦乐乎。
菜地里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红扑扑的脸蛋和颗颗汗水,都在诉说着收获的喜悦。
麦子丰收季
麦穗在阳光下,逐渐变得干燥,打麦子活动正式开始。
霖霖:麦粒打不下来怎么办?
可乐:我用力打,怎么麦粒一动不动?
涵涵:是不是晒得不够干呀?
嘟嘟:可能我们的力气太小了,看来还需要更多的工具才行。
孩子们因地制宜,找到了长块积木、木棍子、长板凳,看看这次小朋友们成功了吗?
经过不同工具的探索,孩子们终于成功将麦粒打了下来。
教师思考:麦穗脱粒不顺利,孩子们积极思考,寻找幼儿园内可以利用的工具,通过实验、探索、实践,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与工具将麦穗脱粒,探索到最佳的脱粒方法。作为老师,应及时给予孩子动脑、动手的空间,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做自己学习的小主人。
在进行简单的收整与筛选后,看着满地金黄的麦粒,孩子们开始了晾晒工作。
麦子已经晒干,怎样把麦子磨成面粉呢?
嘟嘟:可以试试用石头或者棍子砸碎。
涵涵:中药区捣药的捣臼应该也可以捣碎麦粒。
可乐:小当家厨房有石磨,我们可以用磨子磨面。
阳阳:对的,就用石磨,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就这样,孩子们来到了小当家厨房,发现即使用最小的石磨磨麦粒,对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稍显吃力、费劲,而且磨出的面粉太粗了不适合制作美食。最后孩子们请保洁婆婆帮忙,用现代化的磨面机器把麦子磨成了细细的面粉。
麦香美食记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吃到各种各样的面食,那自己种的麦子,可以做成什么美食呢?
嘟嘟:我喜欢吃面条。
柠檬:用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做的馒头肯定很好吃。
经过商讨与投票,孩子们一致决定做馒头,尝一尝面粉最本真、淳朴的味道。
加牛奶、添白糖、还有香香的葡萄干,孩子们小手搓一搓、团一团,自己做的馒头肯定美味极了。
不一会儿,形状各异、白白胖胖的馒头正等待着“完美变身”,孩子们满心期待。
当蒸锅烟雾弥漫,阵阵麦香萦绕,馒头出炉啦!
教师思考:从菜地到餐桌,从种子到面粉,孩子们通过开展制作小麦馒头的美食活动,感受做生活小主人的快乐,体会厨师阿姨做饭的辛苦,并养成了爱惜粮食、不挑食的良好品质。
小麦后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孩子们亲身参与前期的种植、养护、收割、脱粒等过程,直至见证小麦变成馒头端上餐桌。在实践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不易,将 “光盘” 理念牢牢铭记于心,并自觉践行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灿灿:小麦的种植与收获的过程真的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十一:我要每天把饭菜吃光光,不浪费。
小盼:参加种植活动,我很开心
涵涵:我以后会乖乖吃饭的
米豆:我要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洢洢:我会爱惜粮食不浪费
教师思考;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幼儿园的美景、美物、美食......,都是孩子们获得知识和成长的体验过程。
本次探秘小麦的种植与生长过程,立足幼儿视角,牢牢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纵向延伸,通过观察、探索、比较、实验、品尝等方式,与小麦邂逅,其生长过程每一步都有孩子们的参与,让他们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奇妙变化,感受生命的力量与粮食的珍贵。
小麦在生长,孩子在成长。春夏之约,不仅是小麦的生命旅程,也是孩子们从懵懂到收获的学习旅程,我们将继续陪伴孩子学习、成长、支持与解读孩子,带着对自然、对生命的好奇心继续前行,共同追寻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