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缘起: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沉浸在美工、搭建等游戏活动,不一会儿,一阵阵嘈杂声打断了这份专注和宁静,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满和困惑……
乐乐:老师,我的耳朵轰隆隆的响!太吵啦!
七七:太吵啦,我都听不见你在说什么!
清晨:老师,他又在大声讲话。
吉娜:不要再敲了,吓我一跳。
进入中班以来,孩子们旺盛的表达欲,使得每一次交流对话时,声音都在高分贝中变得格外的嘈杂。于是,一场有关于“声音”的故事悄然开启了……
一、关于吵闹的讨论
班级里什么时候最吵闹?孩子们拿起手中的本子,踏上一场别具一格的“寻声”探险之旅……
1.什么时候最吵闹
乐乐:小朋友排队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吵
冲冲:在小便的时候,很多小朋友会在厕所里说话。
甯甯:吃点心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
多米:区角游戏的时候每个区域的小朋友说话声音都很大。
瑶瑶:建构区积木掉落的声音最吵
月月:抬椅子的声音最吵。
2.吵闹环境下的感受?
乐乐:吵闹的时候感觉乱七八糟的。
清晨:大声说话感觉我的嗓子很不舒服
昕昕:会被吓一跳,很害怕。
辰辰:太吵啦我想去安静的地方。
冲冲:感觉心跳变得很快。
多米:我听到吵得声音就会捂住耳朵。
教师的话:幼儿的智慧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孩子们善于发现、乐于探究、多元表征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对声音的不断了解中,孩子们也意识到了有时候需要“降噪”。
二、怎样让班级变得安静?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声音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奇迹,无论是积木落地的重响,还是睡觉时的呼吸声,都编织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如何降低这些吵闹的声音呢?
1. 噪音的危害
冲冲:噪音会使人发脾气,更大声的说话
悉羽:噪音会使我们生病
彦彦:中午睡觉的时候,有噪音会睡不着
昕昕:长时间在噪音的环境中,我们的耳朵会听不到声音的
2.怎样做才能不吵闹
乐乐:说话时走到小朋友的旁边
清晨:小朋友说话很大声,相互提醒
冲冲:睡觉不说话
吉娜:用手势来告诉小朋友停止说话
3.“降噪”小贴士
嘉儿:在走廊散步时,我们要安静,不影响别人
灵灵:卫生间经常有小朋友聊天,这里贴一张吧
悉羽:午睡的地方时需要小朋友保持安静
吉娜:上课时我们要认真听,保持安静
教师的话:通过对噪音的了解,知道了噪音对我们的危害,孩子们开始主动想办法来为班级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并通过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将经验分享交流。
三、音量大小知多少
1. 多大的声音适合呢?
孩子们对保持安静达成了共识,但时仍然有孩子说:
“老师,他的声音太大了,吵到我了”
“我是小声讲话的,没有大声”
这种现象经常出现,那么多大的声音才算合适呢?有什么颁发知道声音音量的大小呢?
2. 认识分贝仪
老师下载了一个APP:分贝仪。它可以实时收音,并且监测、分析这些声音的大小。我们利用手机上的分贝仪针对声音大小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下实验。
大声喊叫时:指针指向红色领域。正常说话时:指针指向黄色领域。小声说话时:指针指向绿色领域。我们可以小声说话或者正常说话。超过黄色领域(红色领域)就是噪音了。
教师的话: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等各个环节支持幼儿探索、感知音量。幼儿了解活动时声音分贝情况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幼儿,并对自己说话的音量进行调整。
四、安静下来的变化
安安静静排队喝水
进卫生间保持安静
安静看书
安静上下楼梯
教师的话:通过对分贝的了解,孩子们开始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在一日生活中,自主形成规则约定,学着小声说话,做一个安静、文明的孩子。
小结: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究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探索兴趣,对幼儿来说,声音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深奥,在“嘘,小声点”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特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与同伴的交往由吵闹到文明,由他人提醒到自觉遵守,对声音的探索兴趣,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