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
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空间。
我们与孩子一起进入这个世界,
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想象……
一、活动起源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孩子们突然发现周围的树各有不同,他们张开双臂抱着大树,比较着大树的粗细,对于测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此,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知道大树有多粗?
我想知道幼儿园哪棵最粗?
可是,尺子是直的,大树的树干是圆的,怎么测量?
原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大树也能激发孩子们这么浓厚的探索欲望。《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获取知识,在发现中感悟、在发现中反思,于是,我们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开启了一场测量之旅。
二、一起“趣”测量
1. 说一说,什么是测量
2. 找一找,有哪些测量工具?
快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寻找一下测量工具吧!
尺子可以进行测量
绳子可以测量
扭扭棒可以测量
手臂可以测量
原来,孩子们认为生活中的自然物都是测量的工具。幼儿阶段的测量不是使用标准量具和计量单位进行的测量,而是以自然物作为工具的自然测量(非正式测量)。
3.量一量,谁是幼儿园最粗的大树?
找好了测量工具,孩子们自由分组、画计划书,然后带着自己找到的测量工具,开始了第一次的测量尝试。
“拥抱”小分队
“绳子”小分队
“扭扭棒”小分队
“手指”小分队
在第一次测量后,孩子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用手指测量的孩子会找不到起点;用绳子测量的时候最好两个人进行合作;尺子太短了,量手臂和绳子的长度时不够方便,还有误差……
通过记录表,他们还发现发现:同一棵树,大家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相同。
教师思考:
测量是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帮助引导,鼓励幼儿进行猜想验证,才能有效地推进活动。
幼儿收获:
通过本次测量活动,孩子们初步理解了长度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同时,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开动脑筋,有步骤地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
三、测量大讨论
针对第一次测量后发现的问题,我们引导孩子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
问题一:同一棵树,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我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用了两种颜色的扭扭棒量,都是8根。
:你虽然用不同颜色的扭扭棒,但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我测的不一样,我用手指测量大树的树围是11次,安安也用了手指,但他只用了8次。
:那会不会是你们的手指长度不一样?
孩子们发现:“原来同一棵树,我们选择的测量工具大小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如果我们要用不同的自然材料进行测量,我们要保证每个自然材料都是一样的长度和大小,并且首尾相连进行测量。
问题二:同一棵树,测量工具相同,测量结果一定一样吗?
既然测量工具大小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孩子们决定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再测量一次同一棵树。
第一次测量时,孩子们用一张A4纸交替测量,但很快就发现很难确定每次的起点和终点。于是大家开始合作用A4纸进行测量。
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测量意识,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反复尝试。通过第二次测量,他们又发现:原来,同一棵树,测量工具相同,但是由于长短边的变化,测量结果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师思考:
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不能做到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但是他们善于寻找测量工具,在他们眼里,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幼儿收获: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初步掌握了以物测量的测量方法,发现并学会使用身边的自然材料进行测量。通过自主探索,孩子们积累了新的生活经验,提升了动手能力,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在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对“量”和“数”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玩转测量
1.测量知多少
班级展开了《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尺》的活动,了解到不同尺子的不同用途。如:卷尺可以进行建筑的尺子、软尺可以测量衣物、身高尺可以测量身高……
孩子们在了解了不同尺子的用途后,最终决定用软尺进行测量。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这一次孩子们总结出测量小妙招:
用尺子测量是要从数字0开始
测量的时候尺子不能歪歪扭扭,尺子要拉直,也不能斜。
测量的时候可以在起点处画上记号。
在一步步地探究和实践中,孩子们找寻着测量大树最好的工具,也渐渐弄清了不同材料适合测量不同的物品,使用工具测量时要用正确的方法。最终,大家找到了幼儿园里最粗的那棵大树!
2.测量小能手
随着孩子们兴趣不断浓厚,他们又发起了新的测量探索活动,并分组讨论、制定自己小组的测量计划。
教师思考:
在这场生动有趣的测量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幼儿园那棵树最粗”的疑问出发,经历了自然物测量、身体丈量、绳子测量到标准尺测量的系列探究过程,充分展现了幼儿“做中学”的学习特点。教师敏锐捕捉教育契机,通过梯度性材料投放和开放式提问,支持幼儿在四次迭代中逐步建构测量概念,发展出问题解决、合作协商等关键能力。
幼儿收获:
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数学认知,更促进了其科学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性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对“统一测量单位”的理解,是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一步,为后续认识标准测量单位(如厘米、米)和工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皮亚杰曾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一次测量,一场体验。通过此次测量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大胆尝试、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中逐步理解测量概念、掌握测量方法,从粗浅的测量到相对准确的测量,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尝试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测量”的数学概念,更是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以及源源不断的探究精神。

